筆者:王偉民
「台北夏爾」的馬車道—萬新鐵路
明治32年(1899年),東京資本家多人合夥籌設的台北鐵道株式會社成立,計劃興築台北到新店及淡水兩條鐵路。新店線雖於隔年完成測量,卻因股份募集困難而宣告流產。
明治39年(1906年),曾有自台北經新店、烏來至宜蘭興建支線的計劃,但1907年測量完成後,卻因擔心路線深入蕃地,而且施工困難,故而改繞八堵,即今宜蘭線(1917年7月動工,1924年10月完成),台北到新店鐵路的興建再度受挫。
大正8年(1919年)前後,台北盆地邊緣大量開採煤礦,基於運輸需求,基隆顏欽賢獨資建造平溪支線,於1921年7月通車。平溪支線從侯硐到菁桐,全長12.6公里,中間有三貂嶺、大華、十分、望古、嶺腳、平溪等車站。
平溪支線讓台陽礦業得以貫穿基隆河上游沿線的礦源,使基隆河上游的煤礦源源輸出,促成礦業王國的興起,也帶動平溪史無前例的繁榮。
大正8年(1919年)由於新店溪上游與景美溪流域煤礦大量開採,而輕便車道的鋪設逐漸完備,上游各庄煤礦、茶葉、木材、米及其他農產品大量湧入,新店、景尾、十五分已經成為文山地區客運、材貨的集散轉運站了。
其時,轉運的需求已遠超過台北南門—屈尺小粗坑輕鐵及新店溪河運所能負荷。又受到顏欽賢獨資建造平溪支線的鼓舞,台北鐵道株式會社改組為台北鐵路公司捲土重來,興築萬新鐵路。
大正8年(1919年)開工,1921年1月22日萬華~公館段完成,3月24日公館~新店段完成,4月17日營運,全長10.4公里,還比先開工的平溪支線提早3個月通車。昭和6年(1931年)8月再從新店站延長300公尺至郡役所前,全線增為10.7公里。
1921年通車的萬新鐵路,在新店、景尾、十五分等站銜接輕便車道系統,更進一步取代了台北南門—屈尺小粗坑輕鐵及新店溪河運的運輸,打通了文山郡客、貨運輸的大動脈。日治時期文山郡各庄,至此才可以說是血脈相連了。
昭和9年(1934年)的資料中,新店私鐵全年載客量533,943人,貨運62,572噸,客、貨的流通,遠非昔日輕鐵與河運可比。文山郡各庄的產業發展、市街的繁榮自此才能大步邁進,一日千里。亦因此,誘發了安坑居民無輕便車、亦無鐵路的不平,而才有1936年碧潭吊橋的興建。
萬新鐵路的興築,大大關係著台北盆地南緣的新店溪上游及其支流景美溪流域各庄的開發與繁榮,同時,也強化了對泰雅族聚居的烏來山區,開山撫番、抑制反叛的警備路線功能。
碧潭、香魚與八景十二勝
而另方面台北人也需要休閒觀光的去處。自清領以來,碧潭位於左和美、右獅山之間,懷抱著一泓碧水的美景,便已是府城士紳好遊的去處。萬新鐵路開通後,坐「萬新火車」、遊碧潭、吃香魚,更是台北人最大的享受。
昭和二年(1927年)6月10日至7月10日,台灣第一大官方報紙《台灣日日新報》,公開募集票選〈台灣新八景〉活動。依票數高低決定前二十名預定地,再由審查委員會決定最終地點,民眾票選占決選成績30%,審查委員會占70%成績。
民眾投票以郵寄、人工計票方式進行,每日統計票數公開刊登報紙。全台沸騰投票踴躍,1927年僅400萬人口的台灣,短短一個月內,投票3億6千萬餘票,碧潭得票6,669,318票。
審查委員會七人中,四位是台灣美術界極具影響人物,井手薰、石川欽一郎、尾崎秀真與鄉原古統。木下信為官方指導小組負責人。「官方考慮台灣八景的標準時,除了具有特色,史蹟價值之外,更考慮其將來開發為國家公園等公眾遊樂所的可能性,與全島的地理分布的平均性。」
1927年8月27日公布別格(特選)、台灣八景與十二勝。碧潭何其榮幸,在競爭激烈的民眾票選與決選中脫穎而出。
萬新鐵路、碧潭吊橋與安坑
當時新店溪的東西兩岸,過河皆靠擺渡,每人收取二文錢過河費用,大型的貨物運輸皆靠河運,就這樣維持了安坑與新店的交通。
新店溪東岸新店街、屈尺、龜山、烏來等地,藉由無遠弗屆的輕便車道連結萬新鐵路所帶來的便利與繁榮,對西岸的安坑居民,是可羨又不可及的想望。於是,出身於安坑世家的「台北州文山郡新店庄」助役賴雲就計畫於兩岸興建一座橋樑以供兩岸居民的交通……
昭和六年(1931年)賴雲發起建橋,計畫於碧潭興建一座橋樑,以改善安坑、頂城居民,每逢大雨無法走竹蛇籠或擺渡往來新店街之困境。吊橋原本有通安坑、往直潭二種途徑。賴雲認為,通安坑可連接三峽及中和,可發揮較大的交通功能,就選定目前建橋途徑。
昭和十一年(1936年)6月碧潭吊橋開工,由賴雲主辦發包,「台北州」技手江石定設計、監造,陳海砂創辦之「光智商會」承攬。
次(1937)年完成通車,長200公尺,寬3.5公尺,原可通行車輛。
因日本政府的經費不足,而向當時的『日據松江銀行』貸款,完工後就在橋頭設置收費站,收取一文錢的過路費用,來還清新店庄地方政府虧欠銀行的本息……(編按︰根據文史資料是行人收二文錢, 車帶人收十文錢)。
碧潭吊橋原是可通行小汽車的,吊橋通車之後,安坑的客、貨、煤礦再也不必受天氣的限制,隨時可經由小汽車載運過橋到新店車站,借著萬新鐵路與世界血脈相連了。
1937年之前,除安坑外,萬新鐵路將文山地區的新店、烏來、景美、木柵、深坑、石碇等地的血脈連成一氣,1937年碧潭吊橋開通後,這個拼圖的最後一塊也補上了。
魔戒遠征隊中,佛羅多承受著魔戒幾乎全部的苦難,幾度生死邊緣徘迴,卻從不退縮;山姆無怨無悔的守著佛羅多,尤其「我不能幫你拿魔戒,但是我可以背你」,感人至極;甚至梅里,也是中規中矩,智勇雙全的。而我獨愛那個闖禍精–皮聘。
就當剛鐸被半獸人大軍圍困,一顆顆巨石將城牆一段段擊碎,戒靈自空中飛來抓死眾多守城武士,城將破,援軍不見蹤影,首相精神崩潰,人人自危,四處竄逃躲避之際,甘道夫揮劍疾呼眾人堅守崗位抗敵,這時,只見嬌小的皮聘,手持著他短短的小劍,出現在甘道夫身旁待命。當下,偉大的甘道夫想必也受到莫大的鼓舞吧!
從1906年興建小粗坑發電所規劃的輕鐵起,接著1910年的龜山廣興段,1919年的十五分線、深坑線,1928年的廣興小粗坑段,同年的龜山、烏來、信賢、福山、桶後段,甚至1921年的萬新鐵路,莫不是日本資金,日本技術、日本工程師興辦的。
但是,在烈日炙烤下、刺骨寒風中,或大雨滂沱時,在山崖水際辛勤的搬鐵軌、錘道釘、立模板、綁鋼筋、整地、填土的,想必儘都是台人子弟吧!值故鄉建設蓬勃發展之際,縱然只能扮演小螺絲,台人子弟想必也都知了使命,能自覺的為使命承擔試煉,而如皮聘般,盡力於點點滴滴的用心吧!
直到1936年,台人子弟賴雲、江石定、陳海砂經過40年日人的帶領,終於準備好了,能夠獨立完成碧潭吊橋的興建。
「台北夏爾」子弟們,終於通過了試煉,在台島各地,逐漸承擔起建設家鄉的使命了!
如同皮聘之歌!